长者浏览模式
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说事讲理 涂叔帮你

来源:《秋光》杂志 时间:2025-08-04

  在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一间小小的工作室里,墙面挂着层层叠叠的锦旗。这里虽没有豪华装修,却是街坊邻里最信赖的“安心驿站”。每天清晨7点多,66岁的涂淑葵总会准时推开“涂叔工作室”的门,开启忙碌充实的一天。

  这位被居民亲切称为“涂叔”的老党员,退休前任翠香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来,他接待调解群众7860余人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90余件,涉案标的额6383万,调解成功率达98%。

  珠海这座移民城市,街头巷尾流动着五湖四海的乡音,不同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的碰撞,让基层矛盾调解更具复杂性。1988年,29岁的涂淑葵初到翠香街道工作时,这片毗邻澳门的城区正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迁。从夫妻吵架到民事争议,每天要处理各种纠纷的涂淑葵,笑称自己就像个“灭火队员”,这里的大街小巷、居民院落,都留下了他热心的身影。2019年退休之际,街道党工委书记的一句“街坊们离不开您”,让他毅然留下,创立了珠海首个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说事讲理,涂叔帮你”——简单的八字承诺背后,是涂淑葵三十七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用心付出。2019年春节前夕,几名工人因劳务纠纷,情绪失控。接到消息的涂淑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心急如焚的他不断喊话安抚,劝说工友后,又火速联系当事人,最终顺利解决纠纷。“看到工人的激动眼泪,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涂淑葵忆及此景,仍感慨万千。

  调解工作向来棘手复杂,但涂淑葵却将其视为使命。他常说:“越是群众关注的难题,越有解决的价值。”面对情绪激动的纠纷双方,他总能倾听诉求,抽丝剥茧梳理问题,寻求矛盾化解的突破口。2020年9月的一天,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出车时突发脑出血昏迷,其家属因高昂医药费情急之下与出租车公司产生赔偿纠纷。涂淑葵介入后,从法律、人情等多维度与双方耐心沟通,最终促使公司支付家属足额补偿金,家属感动地说:“涂叔,在珠海遇到您,让我感到这个城市有了温度!”

  涂淑葵深知,基层治理不能仅靠一人之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调解人才,才能激活人民调解工作“源头活水”。为此,他将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总结为“三心(公心、诚心、耐心)、四字(以“情”助调、以“帮”辅调、以“合”协调、以“打”促调)、五巧(少说多听、以静制动、细中有粗、趁热打铁、一锤定音)”工作法。如今,这套“涂叔工作法”已在香洲区各镇街推广,成为调解工作的示范规程。

  在翠香街道,涂淑葵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模式,结对培育人才24人,推动17个社区综治及人民调解队伍调解业务能力整体提升,“涂叔工作室”被学员们称为街道矛盾调解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他的指导下,曾经棘手的新村旧村改造纠纷、山场拆迁补偿积案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成功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2023年,香洲区委政法委、翠香街道党工委和区司法局联合为涂淑葵开辟了第二间工作室,并升级为香洲区级调解平台,这成为他服务群众的新起点。

  在涂淑葵看来,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自治”。“涂叔工作室”积极发动社区及社会各界力量,探索建立“专职+专业”调解模式,组建起一支包含退伍军人、医生、律师等行业性人才的128人志愿者团队,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水平。2022年8月,一家燃气公司与前员工郭某产生劳务纠纷,郭某败诉后扬言采取过激手段维权。涂淑葵邀请律师志愿者参与调解,成功化解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在一次次调解实践中,涂淑葵带领工作室成员与志愿者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自治的力量。

  2024年12月,涂淑葵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从“小涂”到“涂叔”,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服务群众的赤子之心。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