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浏览模式
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佛山银发专家工作站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秋光》杂志 时间:2025-08-04

  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潮中,由484名退休教授组成的佛山市银发专家工作站,正以独特优势发挥银发人才“富矿”效应,持续释放创新动能。

图片

  这支银发专家队伍,源自2020年佛山大学成立的“老专家智库”。2023年,该团队经佛山市委老干部局升级为市级人才项目,其“智库赋能+技术攻坚”的创新模式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迄今已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千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佛山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较薄弱,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对技术升级的需求尤为迫切。王兴波教授团队应企业邀请,推行“驻厂研发”模式,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更新方案,在数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其团队研发的智能数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我们就像企业的‘外挂研发中心’。”王兴波教授表示,他的团队常常在企业驻点一两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技术指导。

  从事动物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研究的王丙云教授瞄准新兴宠物经济蓝海,带领团队开发犬、猫和马的间充质干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20多种产品,在全国上千家宠物医院进行了临床推广应用,助力佛山抢占产业新赛道。李艳莉副教授退休后带领团队走访调研上千家企业,为企业生产工艺革新和治理设施升级提供服务。

  老专家们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开展跨区域协作,助力服务国家、省改革发展任务落地。董华强教授是佛山市银发首席专家。他退休后成立佛山市食品安全学会,完成政府委托项目50余项,服务超300家企业。他带领团队开展“湾标食品”行动,打造了近10款“湾标食品”,推动三地食品标准互认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与健康产业的发展。张浩吉教授与香港大学签订科研项目“增强宿主免疫实现HIV-1功能性治愈”,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老专家们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种子专家王蕴波教授在职时曾研发出高品质耐热的玉米新品种“佛甜10号”,填补了华南地区夏播甜玉米品种的空白。退休后他继续扎根一线,坚持亲力亲为选育品种,大力推动技术转化。2024年他推动“佛甜10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超100万亩。

  老专家们深入湛江、云浮、肇庆等地开展技术帮扶服务。90岁高龄的陈伯伦教授退休后坚持深入农村指导养鸭户防治鸭病和养殖场改造,87岁时完成专著《中国鸭病》,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余热。黎杰虹教授连续16年为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禽畜养殖提供技术指导,累计医治病禽畜700多万只,帮助农户避免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老专家们不断延伸服务半径。巫小黎教授远赴喀什大学支援边疆高等教育,朱珍教授主动前往黔东南州参加银龄人才协助帮扶工作,范彦斌等12位专家积极支援省内外高校办学……他们的足迹遍布新疆、四川、贵州等多个省份。

  工作站建立“青耆结对”机制,推行老同志导师制,“一对一”“一对多”传帮带,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帮助年轻工作者快速成长。同时搭建建言献策平台,近三年组织老专家们围绕制造业当家、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佛山生态建设等内容建言百余条。

  “老教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是老同志初心使命矢志不渝的代表。”佛山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人表示,这些经验丰富的银发专家正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炽热的奉献精神,化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2024年,该站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他们坚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的最高褒奖。

图片

图片